当前位置:青竹书库> 现实情感

>一路向阳,小志的漂泊与扎根_精选章节

一路向阳,小志的漂泊与扎根精选章节

精选章节

高中毕业那年,面对父母殷切期望他去读大专的眼神,不知是年少轻狂还是一时热血上涌,小志执拗地结束了学业,一头扎进了陌生的社会熔炉。那时的他对现实懵懂无知,稀里糊涂地进了一家电子厂,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。

半年后,春节同学的召唤像一阵风,轻易就吹散了他对工作的坚持。他辞了职,回家潇洒地度过了一个月。年后,目送着伙伴们意气风发地奔赴各自的前程,小志心中掠过一丝茫然,也再次背起行囊,踏上了打工的路途。

两年的光阴倏忽而过,现实的棱角终于磨平了少年的意气。小志才真切体会到当初抉择的轻率,悔意如同藤蔓般缠绕心头。2013年春节刚过,一位前电子厂同事热情地召唤他,描绘着月入七八千的美好蓝图。小志几乎没多想就应承下来,全然不顾父母兄弟忧心忡忡的劝阻。他们担忧他受骗,他却笃信“人心本善”。谁知,一脚踏进的,竟是人人闻之色变的传销魔窟!

万幸,这个组织并未没收手机和身份证。家人心急如焚,一天几个电话催他回南方,哪怕找个微薄薪水的工作也好。但深陷泥潭,脱身谈何容易?小志被迫与他们周旋了整整半个月。

每一天,他都被拉着去“上课”,听那些人眉飞色舞地吹嘘产品的“神奇”,轮番轰炸催缴高昂的“入会费”。小志强作镇定,推说钱在父母手里,需要时间筹借。他们便绞尽脑汁,轮番上阵,帮他编造各种天花乱坠的理由去向家里要钱。小志总以“父母上班不能带手机”搪塞过去。伙食粗糙难咽,他们美其名曰“先苦后甜”;连上厕所都有人寸步不离地“陪同”;住宿环境更是拥挤不堪,男女分睡在冰冷的大通铺上。每天清晨五点多,刺耳的催促声就将他惊醒,进行一系列刻板的问好、握手仪式,接着是味同嚼蜡的早餐和洗脑般的课程……恐惧如同冰冷的蛇缠绕着心脏,小志始终把贵重物品紧紧贴身携带,连睡觉都不敢松懈,密码箱则留在房间作为掩护。或许看他“配合”得不错,那些人渐渐松懈了警惕。

转机出现在煎熬的半个月后。那天,小志特意穿上了哥哥送的那件价值不菲的运动服,和他们一起去吃早餐。路过一处公厕,他说要解手,让他们先去。那些人习惯性地跟进了厕所。小志心脏狂跳,迅速拉好拉链,头也不回地快步冲向大马路——那是个七字路口,拐角处有家小商店。他借口买烟,让他们在原地等候。冲进商店的瞬间,他眼角的余光瞥见那几人还在闲聊,求生的本能瞬间爆发!他毫不犹豫地冲向大路,几乎是扑向恰好驶来的一辆出租车,嘶哑地喊道:“去火车站!快!” 车子绝尘而去。

七八分钟后,电话开始疯狂震动,屏幕上闪烁着那个“同事”的名字。小志冷笑着按下拒接。半小时后,他攥着最近一班车的车票,逃离了那座噩梦般的城市。火车启动的轰鸣成了最动听的乐章。途中,电话再次响起,听筒里传来气急败坏的指责:“你不仗义!害死我了!” 小志对着话筒,声音冰冷如铁:“你们不就是传销吗?我已经在火车上了,省省力气吧。” 对方气急败坏地威胁要到火车站抓他,小志只冷冷回敬:“车已经开了,别做梦了。”

几经辗转回到南方羊城,小志投奔了高中同学张、蒋、朱。本以为能在他们工厂落脚,却吃了“不招人”的闭门羹。在焦虑中又苦熬了半个月,盘缠即将耗尽,绝望感悄然蔓延。

峰回路转,幸得在鹏城的刘同学来电,说他们厂正在招人。小志揣着仅剩的两百元奔赴鹏城,抵达时,兜里只剩下可怜的五十几块钱。打电话向张、蒋求助,传来的却是同样的窘迫:“我们也‘月光’了。” 苦涩的笑意爬上嘴角,只能另谋生路。

进了刘的部门,却被分到了与他不同的晚班。身无分文!如何熬过这漫长的一个月,撑到发薪日?这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剑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

万般无奈下,小志颤抖着拨通了朱的电话。朱爽快地答应借他两百,这无异于溺水者抓住的浮木!那笔钱在傍晚六点多到账,如同甘霖。小志精打细算:每天最便宜的八元快餐,两元早餐,十元预算。加上原有的五十元,勒紧裤腰带,勉强能撑二十五天。钱的问题暂时缓解,那颗悬着的心才稍稍落回胸腔。

初上晚班,白天嘈杂的环境让他难以入睡,加上对新工作的全然陌生,内心始终被忐忑不安笼罩。工作内容是制作通讯基站配件,精度要求苛刻到以毫米计。小志笨拙的手频频出错,每天都在为工作失误和下一顿温饱而焦虑万分。熬了半个月,一股不服输的倔强猛然从心底窜起:别人能做,我凭什么不行?!他沉下心,仔细观察老员工行云流水的操作,不懂就问,拼命学习。一周后,技艺肉眼可见地精进,领导投来赞许的目光,工作终于稳定下来,那份踏实感让他眼眶微热。

然而,刚松一口气,钱又快见底了。最后五天,终于转上白班。饥饿感如影随形,小志硬着头皮向刘开口借五十元饭钱。刘面露难色,低声解释正筹备结婚,手头也紧。晚上上班时,刘悄悄塞给他四十五元,声音带着歉意:“只有这些了……” 小志紧紧攥着那几张皱巴巴的钞票,饿了一整天,直到第二天早上才狠狠心买了两个包子——那是那个月里,他第一次“奢侈”地买了两个包子。

终于!终于熬到了发薪日!白天粒米未进,他强撑着精神坚持上班。下午,手机短信提示音清脆地响起——三千多元!那一刻的满足感和巨大的解脱感,瞬间冲垮了所有的疲惫和委屈,前所未有的充盈感涌遍全身。他第一时间还了朱的钱,声音洪亮而真挚:“下次去羊城,我请你吃饭!” 还给刘钱时,他特意买了水果登门道谢,在刘和未婚妻温馨的小屋里吃了顿午饭,郑重地还上了那五十元。

手里有了积蓄,人也舒展开了。小志开始时不时请领导同事吃饭喝酒,关系日渐融洽。半年后,他凭借努力升任技术员,在公司真正站稳了脚跟。与同事们相处愉快,常常一起聚餐、骑行,几乎踏遍了鹏城所有有趣的地方。两年后,他再次晋升管理层,深受部门主管器重。彼时的他,意气风发,正可用“年少轻狂”来形容。

也是这一年,爱情悄然降临。女友苗是异地人。他们常一起看电影、逛公园,分享着青春的美好。她生日时小志送手表,他生日时苗也回赠手表,精致得让同事们纷纷夸赞。三个月后,两人顺其自然地同居了,苗的妹妹最先知情。然而,幸福像脆弱的琉璃。过年回家,苗的家里给她安排了相亲。电话里,她声音焦急带着哭腔:“我妈看中了那个男的,不想让我再出来了……” 小志的心猛地一沉,急切地说:“我买票去你家!当面说!” 苗却犹豫了:“我妈还不知道我们的事…家里‘小事听妈的,大事听爸的’……” 他让她试着和父亲沟通,或者把号码给他。苗安慰他别急,她会想办法。年后,小志怀着满腹的忐忑回到鹏城,在等待的煎熬中度过每一天。

元宵节后,苗终于来电:“过两天出来,记得接我!” 小志欣喜若狂!见面后,苗才吐露实情:她是骗母亲说要回来辞职并拿剩余工资。母亲希望她在县城开个奶茶店,并和相亲对象结婚。不久,公司要迁往莞城,苗不想跟去,辞了职。小志让她安心留下。甜蜜地玩了半个月后,苗突然问他:“小志,你愿意去我家那边做生意吗?” 小志心头一紧,坦言:“想是想,可…没有本金啊。” 苗眼中闪着光:“我妈可以投资开奶茶店!” 小志虽然觉得希望渺茫,仍不忍拂她心意:“只要你能谈拢,我就去!” 于是,苗踏上了归程。同事开车送他们去车站,狭小的车厢里弥漫着压抑的沉默。同事试图打趣“小别胜新婚”,小志只能报以苦涩的微笑。目送苗纤细的身影融入进站的人流,最终消失不见,一种强烈的不祥预感像冰冷的藤蔓缠绕上心头。

公司如期搬迁。小志在莞城独自租下了曾与苗一起满怀憧憬看过的房子。每天下班后,电话铃声成了唯一的慰藉。半个月后一个昏沉的下午,刺耳的电话铃声将他惊醒,屏幕上跳动着陌生的号码——竟是苗的母亲!她开门见山,声音冰冷:“我是苗的妈妈。苗跟你的事,我都知道了。我打算在县城给她开奶茶店。你要真想娶她,就来这边买房,或者拿一百万出来。” 小志的心像被重锤击中,急忙辩解:“阿姨,我现在真没那么多,但我可以努力!买房没问题,给我点时间……” 苗的母亲见他并未被吓退,索性撕破脸皮:“实话告诉你,苗在家相亲了,两家已经准备订婚了。你们分了吧,我看你也没什么诚意。” 小志急切地请求见面详谈,电话那头只剩冰冷的忙音。

晚上,苗的电话来了。小志声音沙哑地转述了通话内容。电话那头,苗失声痛哭,断断续续地说母亲不停地贬低小志,父亲更是以断绝父女关系相逼,坚决反对她远嫁……电话两端,只剩下压抑的啜泣和冰冷的绝望。小志的心沉到了谷底,他明白,这次,恐怕是真的走到尽头了。几天后,苗在电话里哽咽着,艰难地说出那句小志曾承诺绝不会先说的话:“我们…分手吧。” 小志喉咙发紧:“你…决定了?” 苗泣不成声,再次确认。小志闭上眼,用尽全身力气挤出几个字:“好…成全你…祝福你。” 电话挂断,世界瞬间失去了所有色彩,心如死灰,只剩一片荒芜。之后两个月,他如同行尸走肉,将全部精力疯狂投入工作,成了同事口中不知疲倦的“工作狂”。主管看在眼里,年底有意再次提拔他。然而元旦前夕,小志却递交了辞呈。主管不解,以刘的发展为例挽留他。小志没有说出真正的原因——他只是厌倦了这个承载了所有甜蜜与心碎的地方,初恋开始又彻底结束的伤心地。两次挽留后,第三次,主管叹息着,终于放手。

元旦回家,小志像受伤的兽,休养了两个月。再次出发时,心境已沉淀了许多,多了几分世事磨砺后的沉稳。这次,他想挑战销售,为未来铺路。入职一个月,便幸运地开了一单,微弱的希望之光重新燃起。

此时,高中同学贺联系上他,兴奋地说自己也在跑业务,做代购,朋友圈里常晒着港岛风光和与外国人的合影。聊得多了,贺热情地邀请他去玉市看看,吹嘘姐夫是这行老手,带他入了门,如今小有成就,今年就打算买车。家人提醒他小心陷阱,小志却以“知根知底的同学”为由,不以为意。

晚上抵达玉市,贺开着锃亮的奥迪A5来接站,说是姐夫的车。他热情地尽地主之谊,请吃当地特色菜,晚上还去了热闹的酒吧。他姐夫果然八面玲珑,全场似乎都是熟人。之后半个月,贺带着小志四处喝茶“结识人脉”,描绘着纸醉金迷的“理想生活”。半个月后,贺说要去港岛进货,问小志是否同行。小志心动,回老家办了护照。一个月后,护照到手,贺再次联系出发。他告知需准备三千多元过关费和一套代购物品的费用。小志怀着对新机遇的期待,爽快地掏了钱。

港岛七日,逛了知名景点,沧桑的街道诉说着历史。第三天遭遇强台风,住在86层的高空酒店,整栋摩天大楼如同巨浪中的孤舟般剧烈摇晃,那惊心动魄的感觉终身难忘。代购结束,小志却空手而归。贺解释说此行主要是让他见识见识,并塞给他一包化妆品,说他姐夫这趟轻松赚了几万。看着贺姐夫们大包小包采购的“盛况”,小志也心动了。贺说要请示姐夫。回来后,贺问小志是否真想入行,小志毫不犹豫地点头。贺转达了姐夫的条件:代购分等级,入门需缴纳二万八至九万六不等的“进货费”,投得越多赚得越多。小志心头一凉,他只有可怜的一万三。贺“热心”地提议他留下想办法或回家借钱,并说如果钱实在不够,姐夫可以“好心”垫付,但要分走一半利润。小志咬咬牙,转了钱,决定回家借钱。

回家借钱四处碰壁。哥哥敏锐地察觉出异样,一连串质问如同冷水浇头:“你亲眼看到货了吗?销路怎么保证?真有这种稳赚不赔的好事?你让他们先把钱退回来试试!” 哥哥的话如同惊雷炸响!这模式何其熟悉,只是披上了更华丽的外衣!小志瞬间惊出一身冷汗!他立刻联系贺要求退款。贺百般推诿、软硬兼施地劝说。小志不再犹豫,直接警告:“不退钱,我立刻报警!” 贺这才慌了神,去找姐夫,最终把钱退了回来。哥哥拍着他的肩膀,语重心长:“别再做梦了,脚踏实地吧。我帮你联系个工作。” 几天后,哥哥帮他联系到禅城的一份工作。

就这样,带着几分狼狈和沉甸甸的教训,小志来到了禅城,决心彻底沉下心,脚踏实地。入职很顺利,有熟人关照。半年的技术员生活,平淡却安稳。家里催婚日紧,毕竟年近三十了。

一次维修设备,师傅给小志买了瓶水放在机器上,小志忘记拿走,却引发了一场误会。第二天,流言像长了翅膀,说他“对雪有意思”。雪脸皮薄,气鼓鼓地发信息质问。小志赶忙解释是忘记拿走,让她喝了或扔掉。误会解开,两人反而渐渐有了话题。放假相约出游,同是穷苦人家出身的孩子,两颗孤独的心在理解中慢慢靠近,生出暖意。

同居那天,依偎在一起时,雪怯生生地抬眼看他,声音细若蚊呐:“小志…告诉你个秘密…怕你…看不起我…” 小志温柔地鼓励她:“傻瓜,有什么秘密能让我看不起你?” 雪低下头,声音带着哽咽:“我是单亲家庭…爸爸…很早就走了…” 小志的心瞬间揪紧,用力将她紧紧搂入怀中,下巴抵着她的发顶,声音低沉而坚定:“怎么会看不起?这根本不是你的错。我心疼你还来不及,爱你都爱不够。” 雪感动落泪,随后鼓起勇气告诉了母亲。不出所料,遭到了母亲和哥姐的强烈反对。小志主动握住雪的手,眼神坚定:“元旦,我去你家拜访!” 雪破涕为笑,打趣道:“不怕我妈拿扫帚赶你出来?” 小志目光炯炯:“为了你,刀山火海也不怕。我能理解她的担心。”

出乎意料的是,雪家对小志异常热情。她母亲特意杀了肥鹅款待,爷爷奶奶也来了,慈祥的奶奶拉着他的手直夸:“这孩子,精神!” 他们的爱情,终于获得了家人的祝福!回程前商定,春节带雪回小志湘省老家过年,年后去她家拜年。

然而,更大的惊喜猝不及防地降临。年假前两天,雪身体不适,检查结果如同甜蜜的惊雷——已怀孕四周!小志震惊之后是狂喜(与初恋多年无防护也未曾怀孕,他曾一度怀疑自己)。两人毫不犹豫决定留下这珍贵的礼物。

春节回湘省老家,雪的妊娠反应剧烈得令人心疼,闻不得一丝油烟,只嗜清淡,常常吐得昏天暗地。加上第一次经历湘省的严寒和远离家乡的思念,她极度不适应。小志看在眼里,疼在心上,使出浑身解数照顾安抚,年初三便果断带她返回了温暖的粤省。乡亲们对这个“外地女婿”充满好奇,围观的眼光让小志有些窘迫,但看着依偎在身边的雪,心底涌起的却是沉甸甸的幸福。一周后,返回禅城复工。

随着孕期推进,孕吐渐缓,但胎儿需求增大,雪常在半夜饿醒。小志每天下班第一件事就是钻进厨房做饭,深夜再挣扎着爬起来做宵夜。坚持了三个月后,心疼雪的身体,商量将她送回老家由母亲照顾。临近预产期,小志请了一个月假,满怀期待与紧张陪产。

儿子出生了,却因黄疸偏高和轻微感染被送入育婴室。初为父母的喜悦瞬间被担忧取代,看着保温箱里小小的身影,心都揪了起来。直到咨询了做医生的表哥,确认无大碍,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。雪出院后,小志化身专属厨师,每天变着花样按她的口味下厨。一周后接回儿子,小家伙因环境改变夜啼不止,常常需要小志在深夜的寂静里,抱着这个柔软的小生命,轻轻哼唱,踱步到半夜。假期结束,他含泪吻别妻儿返岗,留下母亲帮忙照料。

儿子一岁蹒跚学步时,噩耗传来——爷爷在午睡中安详离世。奔丧期间,看着儿子摇晃着、像个小醉汉般跌跌撞撞扑向自己的模样,巨大的悲伤才稍稍被这新生的力量冲淡。儿子三岁时,女儿带着响亮的啼哭降临人间。同年,缠绵病榻许久的奶奶,也在全家人的陪伴下,走完了饱受病痛折磨的一生。望着奶奶安详却瘦削的遗容,小志心痛如绞。这位从小牵着他蹒跚学步,一直守望到他毕业的老人,是他心底最柔软的牵挂。

如今,大宝即将背起书包踏入小学,二宝也三岁了,咿呀学语。肩上的担子更重了,但生活如同奔腾的河流,必须奋力向前。上有老,下有小,是沉甸甸的压力,更是源源不竭的动力。小志始终相信:没有过不去的坎!十八岁毕业时对母亲那句掷地有声的承诺,犹在耳边回响:“我成年了,以后自己养活自己,绝不伸手!” 往后的风雨人生路,他早已明白,终须自己挺直脊梁,稳稳地扛起。

一路走来,荆棘密布,坎坷无数,却也始终向着阳光奋力生长。未来,他坚信,只会沐浴着更多的暖阳,越来越好。

更新时间:2025-07-07 06:02:23